【問題1】孩子讀完文章,卻說不出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⋯⋯

家長分享:

我家小學四年級的女兒能讀懂英文文章的基本內容,但每當我問她「你覺得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?」她總是回答:「不知道,老師只叫我們找關鍵字。」後來我發現,學校的閱讀練習多集中在「理解事實」,卻很少引導孩子思考作者的創作意圖,尤其是「告知性」的目的。

 

解決關鍵:

要幫助孩子理解「作者的目的(Inform)」,可以從以下練習開始:

1. 「猜猜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?」:帶孩子觀察文章中的標題、副標題和圖片,並討論「你覺得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麼?」

2. 找出「關鍵訊息」:引導孩子注意文章中的數據、例子或定義,並討論「這些訊息如何支持作者的主題?」

3. 連結生活經驗:例如問孩子:「如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環保,你覺得我們可以做什麼?」讓文章與生活產生共鳴。

 

 

【問題2】孩子只顧著查單字,卻忽略了文章的重點⋯⋯

家長分享:

兒子為了應付學校測驗,養成了「逐字翻譯」的習慣。有次他讀完一篇關於動物遷徙的文章,我問他:「你覺得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?」他愣住回答:「我沒想過,老師只叫我們找『主旨句』。」我才驚覺,過度強調「答案正確性」,反而讓孩子失去理解文章核心的能力。

 

解決關鍵:

若孩子陷入「機械式閱讀」,可以嘗試:

1. 先看標題和圖片:請孩子根據標題和圖片猜測文章主題(例如:這篇文章是講科學還是歷史?),再對照文字驗證。

2. 找出「結構線索」:引導孩子注意文章中的段落標題、列表或圖表,並討論「這些結構如何幫助作者傳達訊息?」

3. 用「5W1H」提問:讀完後讓孩子回答「Who、What、When、Where、Why、How」,幫助他們整理文章重點。

 

 

【問題3】小學生學英文的難題:如何從「告知性文章」中提取有用資訊?

問題分析:

許多小學生對英文文章「無感」,並非語言能力不足,而是缺乏提取有用資訊的技巧。例如讀到一篇關於天氣變化的文章,孩子可能只記得「下雨」和「晴天」,卻忽略了作者想傳達的「氣候變化」訊息。

 

解決方法:

1. 選擇「生活化主題」:從「環保」「健康」等與孩子生活相關的主題切入,提升他們的興趣。

2. 補充背景知識:用簡單短片或圖片解釋「為什麼這篇文章的訊息重要?」(例如:為什麼我們需要知道氣候變遷?)

3. 鼓勵「總結練習」:讓孩子試著用一句話總結文章的主題,並分享他們學到的新知識。

 

 

【結論】讓孩子從「讀懂」到「學會」,關鍵在「理解作者的目的」

當閱讀不再只是「找答案」,而是「探索作者的創作意圖」,孩子自然會發現英文的價值。最近透過朋友推薦的線上課程,我發現有系統的「告知性閱讀引導」能大幅提升孩子的理解力。例如透過互動式圖表解析文章結構、即時提問培養批判性思考,女兒現在甚至會主動說:「媽媽!這篇文章的作者好厲害,他用數據告訴我們環保的重要性!」

 

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如何幫孩子培養「告知性閱讀力」,可以搜尋「情境式英文閱讀課程」相關資源。例如最近在家長社團裡熱門討論的的 Protostar Education 博星教育(官網:protostaredu.com),其課程設計特別強調從「作者視角」解鎖閱讀理解,或許能提供更多啟發!

 
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提升孩子英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,歡迎隨時與我交流或參考Protostar 博星教育 | 真人北美外籍14年以上合格英文教師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VE YOU 的頭像
    LOVE YOU

    樂樂&安安

    LOVE 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